1、条例核心要点与适用范围
欧盟《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将于2027年12月全面实施,其核心目标是禁止任何涉及强迫劳动的产品进入欧盟市场,覆盖全行业及供应链全流程,从原材料开采到终端制造均需合规。关键要点包括:
1. 定义扩展:强迫劳动不仅包括直接暴力胁迫,还涵盖隐性剥削,如超时加班(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扣发工资、限制人身自由等国际劳工组织(ILO)定义的11项指标。
2. 全链条追溯:若产品供应链任一环节(如原材料供应商)存在强迫劳动,整件商品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例如,某电子产品因电池供应商违规,整机可能被下架。
3. 举证责任倒置风险:欧盟可依据“可获得事实原则”推定违规,企业需耗费资源自证清白。
4. 违规后果:产品禁售、强制下架、供应链连带追责,甚至面临欧盟成员国国内法处罚。
2、对中国企业的直接影响
1. 出口风险激增
直接冲击领域:光伏、纺织、电子组装等高敏感行业首当其冲。例如,中国光伏组件45%依赖新疆硅料,若欧盟严格执法,相关产业年出口损失或达180亿欧元。
供应链牵连:即使企业不直接出口欧盟,若其产品通过多层供应链进入欧洲市场(如为苹果、戴尔代工),仍可能被追溯审查。
2. 合规成本与产业转移压力
成本上升:中小企业需额外承担10%-15%的供应链审查费用,部分可能被迫退出欧盟市场。
产业链转移加速:欧盟计划将中国光伏进口占比从80%降至40%,订单转向东南亚;越南、孟加拉等国因劳工认证完善,对欧纺织品出口增长12%。
3. 用工制度隐性风险
强制加班、外包工权益保障不足、工资延迟支付等均可能被认定为强迫劳动。例如,“996”工作制因远超法定工时,存在极高违规风险。
3、企业应对策略:合规转型与技术创新
1. 供应链深度治理
分级管控:将供应商分为高、中、低风险等级,对高风险供应商实施季度验厂,并要求SA8000认证。
技术追溯:引入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原材料来源全链条透明化。例如,苹果要求中国供应商使用区块链验证矿产来源。
2. 用工制度优化
工时改革:设定月加班上限(如36小时),超时部门扣减管理层绩效奖金,保留考勤记录及审批文件。
权益保障:重点规范临时工、外包工合同,禁止扣押证件或收取“违约金”,并提供社保缴纳记录。
3. 产能布局调整
海外建厂:隆基、晶科等光伏企业已在马来西亚、越南投资超50亿美元建厂,规避欧盟审查。
技术替代人工:引入机械臂、AI生产线替代高强度岗位。例如,广东、浙江工厂机器人渗透率提升至15%。
4. 第三方认证与政府合作
国际认证:2022年中国企业通过SGS、必维等机构审核数量增长30%,年均认证成本增加200万元。
政府协作:中国商务部正推动与欧盟建立“可持续供应链互认机制”,推动工厂接受国际核查。
4、欧盟投诉指南:企业如何主动维权
若企业发现竞争对手存在强迫劳动行为,可通过以下步骤向欧盟举报:
1. 收集证据:考勤表、工资单、加班通知(邮件/微信)、工作环境照片等。
2. 匿名投诉:
访问欧盟委员会官网https://competition-policy.ec.europa.eu/index_en,下载投诉模板文档,填写企业信息及违规细节。
发送至邮箱:stateaidgreffe@ec.europa.eu,抄送欧洲工会联合会(etuc@etuc.org),并勾选“匿名”选项。
3. 供应链联动举报:若涉事企业为欧盟品牌供应商(如苹果代工厂),可直接举报其上游合作方,触发欧盟审查。
4. 跟进处理:欧盟将在15个工作日内回复,若证据充分,涉事企业产品可能被禁售。
5、结语:合规即竞争力
欧盟《条例》的本质是通过市场准入倒逼企业社会责任升级。对中国企业而言,三年过渡期是转型的关键窗口:短期来说,借力自动化与供应链透明化降低风险,抢占合规先发优势;长期来说,将人权保障内化为管理基因,通过ESG转型提升品牌国际声誉。
全球贸易规则正在重塑,唯有主动拥抱合规,方能在“道德贸易壁垒”中突围,开拓高端市场。
注: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彭博新能源财经、Gartner等
律师介绍
/ 任雅茹 /
两高律师事务所 律师
任雅茹律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法学博士。具有多年境外律所工作经验,英语专业八级、法语高级、荷兰语中级的多语种优势,法律专业功底深厚,涉外法律经验丰富,带领团队独立承办30+涉外民商事诉讼案件。
▪ 项目经验:
国际仲裁与争议解决,独立办理法国、美国当事人诉讼案件,凭借专业法律知识与诉讼技巧,成功维护客户权益;独立办理国企建设合同纠纷案件,挽回300多万损失,审判与执行均获得成功。
国际制裁与合规项目,主导50+国家/地区国际制裁分析,包括联合国、美国、欧盟对多国的制裁项目业务领域覆盖铁路、石油、半导体、国际贸易、中外运输等。
▪ 代表文章 :
《欧盟反垄断争议的可仲裁性与公共政策》《“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工程迟延索赔问题研究》《国际商事仲裁中密封要约的适用探析》《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 OFAC 制裁解读》《跨区域、跨国经营企业法律顾问服务的创新实践》《欧盟市场滥用条例的规定及其影响》《怡安与韦莱韬悦跨境并购案引股东在美集体诉讼》等,部分出版于《中国律师》和《中伦文德法学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