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两高律师事务所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成功举办第二期专业培训。本次培训由律所执行主任张瀚文律师主持,特邀所内侵权责任纠纷事务部主任明明律师,公益与法律援助委员会秘书长齐昕宁律师,商事仲裁事务部副主任董璐律师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了线上线下众多律师同仁的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培训伊始,张瀚文主任对参与的律师同仁表示诚挚欢迎。她强调,民事法律业务是律所发展的重要根基,它贴近民生需求、覆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既是律所服务社会的核心窗口,也是展现专业实力的关键领域。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作为深耕这一领域的核心团队,始终承担着三大职责:一是整合全所民事法律实务资源,提炼实战经验、破解共性难题;二是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推动新老律师互学互鉴、共同成长;三是引领民事业务专业化升级,让每一份服务都经得起专业检验、对得起客户信任,为律所的稳健发展筑牢“民事根基”。民事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百姓权益的“保护盾”,更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因此,本次培训旨在搭建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交流互动的平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首位主讲嘉宾明明律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现任第十二届北京市律师协会权益保障与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第四届朝阳区律师协会民事业务研究会委员、吉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的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实践导师。
她聚焦公司法实务,带来极具针对性的主题分享:《公司被恶意注销,被追加为被执行人的股东如何破局?——通过执行监督程序解决纠纷》。明明律师层层剖析、抽丝剥茧,呈现了一套系统化、多维度的解决方案。整场讲座逻辑清晰,干货满满,直击在执行异议、股东责任追究实务中经常遇到的痛点和盲区。关于如何利用执行监督程序、如何在复议过期后寻求救济等内容的分享,极具启发性和实战价值,为各位律师处理类似复杂执行案件打开了全新的思路,堪称一份应对此类困境的“实操手册”。
第二位主讲嘉宾齐昕宁律师聚焦海商法实务,为我们带来一场极具战略视角的分享:《海上拉锯战?五点开火,争夺诉讼制海权——海上货运诉讼实务》。他形象生动又精准深刻地为大家描绘了海上货运诉讼的复杂图景,形象地揭示了海上货运纠纷的复杂性与对抗性。
齐昕宁律师的分享完美融合了深厚的海商法理论功底与丰富的港口、航运企业服务经验,清晰地解读了复杂的法律规则,提炼出一套可复制、可操作的诉讼策略与方法论。尤其是关于案由选择策略和诉前精细准备的真知灼见,直击实务痛点,堪称律师代理此类案件的“避坑指南”。
最后一位主讲嘉宾董璐律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拥有长达十年的北京市基层法院审判工作经验。作为北京市首批员额法官,他曾先后在民事审判庭、商事审判庭、金融审判庭等部门历练,现任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金融业务研究会委员。
董璐律师倾情分享了他基于双重身份历练所凝练的宝贵经验——《民事诉讼实务技巧分享》,让现场律师们少走弯路,找到突破局限、高效制胜的民事诉讼策略。他以“前资深法官”的穿透性视角,揭开了民事诉讼从庭前到庭后、从策略到执行的全流程制胜密码,不仅告诉大家“怎么做”,更揭示了“为什么这样做更有效”。特别是关于影响法官逻辑、应对不利证据、高效沟通等内容的深度剖析,堪称律师提升诉讼代理境界的“不二法门”和“降维武器”。
培训设置了现场问答环节。参会律师围绕借名买房、执行异议等实务问题与主讲嘉宾积极互动,台上台下思维激荡,充分体现了本次培训的参与度。
张瀚文主任称,专业之路,独行快,众行远。三位主讲人带来的不仅是个案经验的提炼,更是对民事法律实践的深层思考。民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每一位从业者的深耕与传承。此次培训让专委会成为大家成长路上的“同行者”、专业提升的“助推器”,成为律所深耕民事法律领域、践行“以专业服务社会”理念的中坚力量。
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的价值在于搭建一个“共学、共研、共享”的平台。张瀚文主任表示,我们每天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民生纠纷、千头万绪的商事争议,单靠一己之力或许能解决个案,但要想在专业路上走得更远、更稳,离不开同行间的“抱团取暖”——多一次交流,就可能少一次盲区;多一次探讨,就可能多一个思路;多一次相识,就可能多一份合作的契机。
未来,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将继续在民事法律的赛道上,既做精益求精的“工匠”,也做携手同行的“伙伴”,用专业守护公平,用协作创造价值,打造北京一流民事法律服务团队。


